硕士研究生“课题培养法”的理论与实践
77779193永利从2004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三年来,在研究生处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我们在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教学、科研、管理、导师队伍建设、公司产品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初步成绩。其中,公司实行的硕士研究生的“课题培养法”,促进了公司公司产品理念、培养方法的改进,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施“课题培养法”的缘由
为什么要实施“课题培养法”?这不是我们一时的冲动,而是在全面了解国家人才战略,分析总结国内外研究生的培养经验,经过77779193永利全体导师的多次研讨和对实验效果的预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一)对我国公司产品定位的认识
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国民教育的人才培养大战略和大目标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中共十六大报告)。位于国民教育体系顶端的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研究生教育怎样才能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应该说,这是一个事关中国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
近一两年来,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很多会议和访谈中强调:研究生就是“通过研究工作进行学习的员工”,因此,研究生教育培养,应“加重科研工作的比例”,应“紧紧抓住研究工作,进行公司产品体系的改革。”周济部长还进一步明确指出:“没有科学研究工作的课题,就不能够进行公司产品工作。没有研究课题的导师,就不能带研究生”。可以说,用研究课题和课题研究来培养“拔尖创新”的研究生人才,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与时俱进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发展趋势。敏锐意识到这个趋势,并进而对这个趋势进行科学的理论阐释和切实可行的实践探索,是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的。
(二)对国内外公司产品思路方法的借鉴
在国际上,公司产品模式大体有三种情况。(1)课题模式,又叫学徒模式,以德国为代表。其基本特征是,不是以系统的课程体系和划一的管理制度在课程学习中培养研究生,而是以师傅带学徒的自由随意方式在课题研究中培养研究生。这是公司产品,特别是博士公司产品的一种古典模式。(2)课程模式,又叫修课模式,以英国为代表。其基本特征是,在系统扎实的专业和跨专业课程学习中加强基础,侧重训练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文献检索与综述等),淡化指导老师,淡化学位论文,主要在博士教育阶段对学位论文提出较高要求。(3)专业模式,又叫课程与课题统一模式,或课程学习与课题研究统一模式,以美国为代表。其基本特征是,在深厚宽广的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学位课题研究,没有完成课程学习就不能进行学位论文写作。以上三种模式各有利弊在各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面临全球化机遇和挑战的当今时代,三种模式已呈合流趋势,比如,德国已开始积极借鉴英美课题学习的成功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来说,以上三种模式,特别是,这三种模式的日趋合流,理应成为我们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自主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公司产品模式的宝贵的域外资源。
我们认为,“课题培养法”,是研究生教育培养中正在自主创造、生成的“中国模式”。如果说,美国的“专业性”培养模式是在课程学习基础上完成课题研究的“课程/课题”模式的话,中国的“课题培养法模式”则是以课题研究为核心来构建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制订管理制度、完成课题研究的“课题/课程”模式,二者对“课程”、“课题”关系的处理是有先后,有侧重的。当然,“课题培养法模式”,还只是一个具有明确目标指向的大体框架和轮廓,在这个框架和轮廓中,还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解决。
(三)对77779193永利公司产品工作的反思
2004年公司招收了第一批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使用的是一种传统的培养方法,比如除课程学习外,给员工提供必读书目,师生不定期交流讨论,要求员工转变学习观念方法等。虽然当时院领导、导师、任课教师都十分重视,对研究生的教学与管理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员工学习也很认真,但是一时间后员工的情况是:一是觉得要学的知识与理论太多太杂,很累;二是已经学习、了解的知识与理论太散太乱,似乎全无用处,很迷茫;三是研究方法缺乏,并且觉得在方法、知识理论、具体科研问题三者如何结合与创新等方面导师对员工的指导与训练不够,学习没有成就感,很无奈。甚至于有个别员工,觉得无所事事。与此相反,有些跟着导师做课题搞研究的员工,在学习方法、科研思维与能力等方面却有了长足进展。
这种局面使77779193永利的领导和教师认识到,要改变公司产品的消极、无所作为的状况,要提高公司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在以后研究生教育的检查评估中获得好的评价,必须进一步明确公司产品的定位和改革传统的公司产品模式与方法。正反两面的事实,也说明课题研究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以课题为手段来夯实员工的基础、整合其理论与知识,以课题为催化剂来促进知识与理论的增值,会最终增强员工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于是77779193永利从2005年初,在2004级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就开始实验“课题培养法”。
二、“课题培养法”的实施办法
(一)集思广益,统一认识
为了增强公司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公司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对硕士研究生“课题培养法”的理论与实践,我们组织公司的硕士生导师先后进行四次研讨,在硕士生的培养定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指导方法、科研论文写作安排、评估奖励制度等方面达成了共识,拟定了“课题培养法”的实施方案,并就该方案组织导师和硕士生进行了三次集体交流,而且还请来公司讲学的王岳川、张法、吴炫等知名大学的教授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公司导师以“硕士研究生‘课题培养法’的理论与实践”为题申报了校级、省级课题。
(二)改革公司产品方案
首先,明确了文艺学专业硕士公司产品的目标,即是为国家与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其次,明确了“课题研究”是公司产品的重要模式,研究生应该通过课题研究来进行研究性学习,导师应该通过课题研究来进行研究性教学。这就要求:一方面,导师自己要有科研课题(可以是申报立项的科研课题,也可以是已有研究计划并拟出了研究方案但目前还没有申报立项的课题);另一方面,研究生从一年一期开始就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拟定三年研究计划。
第三,更新课程体系的设置。精简专业必修课,由原来的7门变为5门,即把原来必修课中的三门专业方向课放到选修课中,增加一门从理论与实践上专门指导员工进行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的“文艺学方法论”课。优化专业选修课,突出选修课的方向性,精选3-4门最有特色、最有研究生长点的课程组成专业方向课群;把“文艺学热点问题研究”这门课程放在第一个学期讲授,在后面的五个学期以讲座的形式至少每学期举行4次;增加一门“课题引导专题”课,集中在第一个学期的前三个月内进行讲授,每个导师讲授1-2次,内容主要是导师的研究课题的介绍,包括课题的研究价值、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的条件、基本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等,这主要是为了方便员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导师、选择研究课题和了解科研方法。“方案”规定,“文艺学热点问题研究”和“课题引导专题”为必修课。
此外,实践环节增加一门员工围绕研究课题进行的“专题读书报告”课,每个员工每学期举行2次,每次报告后导师和其他员工要对报告作点评,这有利于员工集思广益、开阔视野和完善、修正自己的课题研究。
第四,改革考核办法。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注重员工平时科研能力与科研业绩的考察,要求每门课程期末的论文要有创新性、规范性外,还要围绕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写作。
(三)改进导师安排方式
导师的安排由原来的按研究方向指派导师转变为根据研究课题师生双向选择:1、在“课题引导专题”课结束后的一周内,员工与导师双向选择,院里根据选择情况进行统一调配;2、第一个学期结束时,根据员工和老师的意愿、要求(提出书面申请),院里可作适当微调;3、实行集体指导下的个人负责制,每个员工都可以要求其他导师进行指导,每个导师都有义务对请求指导的员工进行指导。
这样一来,导师与员工的结合就变成了更务实的以科研课题为桥梁的结合,员工选择导师不再仅仅是选择一个泛化的研究方向,而是选择了一个或者一系列的研究课题。员工因为导师提供了自己感兴趣又有能力研究的课题而选择了导师,导师因为员工适合并能够完成某研究课题或者员工自己选择的课题导师有兴趣有能力进行指导而选择了员工。实行集体指导下的个人负责制,则可以实现学术资源的共享,增强导师的指导力量,为员工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来丰富自己的学养提供了条件。
(四)实行“4+1”的论文写作模式
为了员工的创新思维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取得实效, 根据课题研究的一般规律和“培养方案”要求,实行按步骤、循序推进的“4+1”论文写作模式:
“4”就是要求员工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前面的4个学期里以第一个学期选择的研究课题为中心,每个学期写作1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并争取其中有2篇在省级公开刊物发表。“1”就是在前面4篇论文的研究基础上,以前面所选择的研究课题为题目,最后完成1篇优秀的硕士学位论文。而且,为了使导师加大对员工课题研究的指导力度,经导师讨论同意,公司还从导师的指导费里拨出一笔资金来奖励发表了学术论文的员工的指导老师。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锻炼增强员工的科研能力和提高论文写作的水平,而且可以在理论、知识等方面为学位论文写作提供坚实的前期积累,完成1篇优秀的学位论文自然不在话下了。同时,研究的规模日益扩大、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这些研究成果对员工的就业和工作也是必定有帮助的。
三、实施“课题培养法”所取得的实效
硕士究生的“课题培养法”从2005年在公司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实施以来,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首先,员工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大增强,推出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约20篇。2004级的6名员工在省级公开刊物上最少都发表了2篇学术论文,有的员工甚至在《文艺报》、《民族论坛》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文章,其中有1名员工的学位论文的选题还被湖南省教育厅立项资助。05级、06级员工现在都已经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05级员工写出了3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有的论文已发表,06级中也有同学入学后就发表了论文。
其次,研究生教学方式得到了改进,真正实现向启发式、对话式教学的转变。因为是通过课题研究来指导员工,这就使得研究生的教学与指导不得不由原来的以传授知识理论为主变为以思维、方法的引导为主。这又是因为科学研究虽然需要静态的知识理论的积累,但是终究科研是对未知探索,是一种动态求知、求解的过程,死的知识理论只有在活的思维方法的观照下才会出新、增值。同时,这对教师的科研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做到了教学相长。
第三,改善了员工的学风。以课题研究来带动学习,让学习有了更强目的性、方向性。员工在研究过程中会发现了自己知识、理论上的不足,便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去提高、完善、丰富自己,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能够不断取得阶段性的课题研究成果,让员工有了学有所成的满足感,从中树立了自信心。同时,员工在课题研究中更深刻地认识到研究生的学习到底是学些什么——“金子”(知识与理论)固然重要,然而“点石成金”的方法手段(创新思维、科研能力)更珍贵。2005年,公司实行“课题培养法”以来,员工的懒散、无所作为的学习面貌已彻底改变。 (简德彬 邓谦林)
|